close

葫蘆墩.png

想要了解更多豐原,那我們就先來說說豐原的古地名「葫蘆墩」吧!

一、根據神話的說法
據說當年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把他的火葫蘆遺落在此地,形成一個葫蘆寶穴,此後每當出現任何火燒,當地的居民都會認為是張果老發威了。

二、平埔族
在平埔族的說法中有許多豐原先前的名字。
1.    最早,豐原在清朝康熙年間時,漢人尚未前來開發,此處的景象為最初的原始景觀,雜草、松柏叢生,所以原本就居住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先民就以「泰耶爾墩」來稱呼這塊土地。

2.    據說以前豐原尚未開發時,屬於平埔族巴則海族裡的岸裡社的領地,援助先民將此地稱為「巴拉壇」。

3.    豐原在尚未開發時,屬於平埔族-巴則海族的領地,他們將此地稱為「Haluton」,漢人直接將它音譯成葫蘆墩。

這些名字都與平埔族的發音有著諧音或相似的情形。

三、劉銘傳
在清領後期,台灣的首任巡撫為劉銘傳來台之後看見豐原土地肥沃便命名為「富春鄉」,,而富春這詞也繼續沿用到了現在,例如豐原區現在的富春國小。此後也有「小蘇州」之稱。

四、日治時期
因甲午戰爭,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日本人將豐原稱為「可樂墩」。在日治時期,因為日本人發現豐原有三個土墩(以下有介紹),形狀像寺廟裡香爐的三支腳,而香爐的日語發音為「Kouro」,此音與中文的可樂發音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大家以為日本人將此地稱之為「可樂墩」,可樂墩唸久了就變成了葫蘆墩!

五、地形
相傳古時大甲溪漂砂在豐原堆積形成三個土丘,分別為墩頭、墩身、墩腳,因為這三座土丘的距離與形狀連起來有如葫蘆般,因此大家稱此地為葫蘆墩。目前此三墩分別位於南村草堂(水竹居,位於愛國街上,屬於墩頭)、中陽里聚星觀後的土丘(屬於墩身)以及葫蘆里的福德祠後方(屬於墩腳)。

由這些說法都可了解豐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質清澈,且有大甲溪帶來的大量水源,孕育了現今繁榮的豐原。

上述都在敘說葫蘆墩的由來,那麼豐原這一詞是從哪裡蹦出來的呢?

這時間可推溯至日治時期,於大正9年時將原本的台灣縣改為台中縣,將今日台中市的豐原區、潭子區、大雅區、神岡區、以及社口合併為「豐原郡」,豐原這一詞從此出現。

因豐原氣候溫和、物產豐饒、農田水利開墾的成功,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而當時日本政府實施簡化地名的政策,將古代中國送給日本的印璽「豊葦原の瑞穂の国」簡化成「豊原」。

也有一說是因為此地將蓬萊米種植成功,也就是所謂的葫蘆墩米,當時由葫蘆墩南坑地居民以「葫蘆墩五號米」參加全省的比賽榮獲金賞獎,所以才將這些地區合稱為豐原郡。

此外,上述提到的葫蘆墩米可是有非常耀眼的履歷,它也帶起了豐原米食文化的名號,我們下次為大家一一介紹吧!

以上多數資料參考自《圳水漫漫:葫蘆墩圳探源》,想了解更多豐原的歷史可以看看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用心柑仔店 的頭像
    用心柑仔店

    用心柑仔店

    用心柑仔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