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名人—丘逢甲》
清同治三年出生於福建省臺灣府淡水廳銅鑼灣的李氏家塾(今臺灣苗栗縣銅鑼鄉),字仙根,號蟄仙,晚號滄海君。因祖父至葫蘆墩(豐原)經商,父親於彰化縣三角庄(臺中神岡)的魏家設館教書,認識了當時的舉人「吳子光」以及「筱雲山莊的呂家名人」,所以丘逢甲在幼時詩書的耳濡目染之下,進入筱雲山莊跟從吳子光學習,丘逢甲的童年也是在葫蘆墩度過的。
光緒3年(1877)丘逢甲參加童試,為考場內年紀最輕又最早交卷,引起當時的主考官「丁日昌」的注意,丁日昌出上聯:「甲年逢甲子」,丘逢甲馬上以當年的歲次丁丑年做出下聯:「丁歲遇丁公」,可見丘逢甲能當場臨機應變,爾後丘逢甲又以《全臺利弊論》作了一篇論文,受到丁日昌的大力賞識,於是將他舉為院試全臺第一,贈送一方「東寧才子」印章。
光緒15年(1899)丘逢甲前往北京參加會試,高中進士,欽點為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丘逢甲對於官途不感興趣,便辭官返回臺灣,在大埔厝(臺中潭子)建「柏莊」居住並長期投入教育事業,同時擔任《臺灣通志》的採訪老師。
時因爆發中法戰爭,丘逢甲憂國憂民投入臺灣的國防,散盡家財也在所不惜,但因當時的臺灣巡撫對丘逢甲的地方勢力有所顧忌,因此限定丘逢甲的軍隊只能在臺中地區活動,雖然軍隊的活動被限制了,丘逢甲仍不辭辛勞的對唐景崧分析時局的利弊。
光緒12年爆發了甲午戰爭,清廷戰敗,依據《馬關條約》確定割讓臺灣,丘逢甲與唐景崧利奏朝廷不能放棄臺灣,但是當時局面已定,清廷解除唐景崧的職務,因此丘逢甲請唐景崧批准丘逢甲組織義軍,並請唐景崧擔任臺灣民主國的總統,聲明「臺灣土民,義不臣倭,願為島國,永戴聖清」多次上奏朝廷仍無效。
日軍侵臺後,丘逢甲的義軍屢戰屢敗,唐景崧棄職逃回大陸,臺灣民主國正式宣告失敗,丘逢甲在寫下《離臺詩》六首後,在仕紳林振芳掩護喬裝娶親,護送丘逢甲一家由梧棲搭船回祖籍地廣東。
《離臺詩》最有名的一段話為:「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
丘逢甲晚年留下遺言:「葬須南向,吾不忘臺灣也。」且將兒子的字號取為「丘念臺」,可見丘逢甲在離臺之後仍掛念著臺灣。
對於丘逢甲放下臺灣跑回大陸避難,學界的評論也是有正有反,但他對於臺灣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也許會有不同的評論觀點,所以尊重雙方的看法,也能讓歷史多添一份色彩。
現今位於豐原的公老坪上有一「丘逢甲進士碑旗桿座古物」,為丘逢甲考中進士的文物,原立於故居「柏莊」,因抗日失敗回到大陸,柏莊被拆除,導致丘逢甲進士碑旗遺落民間,曾經被拆去當溪邊洗衣過河的橋板,所幸之後被找到,在豐原邱家的協助下提供公老坪的土地,在公老坪上建立丘逢甲紀念公園保存丘逢甲進士碑旗桿座,並登錄於古物類文化資產。此外丘逢甲母親的墓地也位於丘逢甲紀念公園附近。
民國50年,丘逢甲之子「丘念臺」時任國大代表,與學者倡議在中部建立「逢甲工商學院」紀念丘逢甲,為今「逢甲大學」的前身。
公老坪位於豐原的東邊,是豐原人賞夜景的絕佳去處,可遠眺大甲溪到清水高美濕地,也看得到后里麗寶樂園的摩天輪、觀賞夕陽餘暉落入台灣海峽,沒來過這裡真的非常可惜,當然丘逢甲紀念公園也位於公老坪的高處,同樣可以欣賞豐原的夜景喔‼️
📍臺中市豐原區公老坪頂
#豐原 #在地歷史 #丘逢甲 #東寧才子 #丘逢甲紀念公園 #公老坪 #豐原景點 #豐原夜景 #台中豐原 #用心工作室 #用心柑仔店 #用心株式會社 #用心株式会社 #green_lifenow #greenlifenow #不能被遺忘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