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一中翁子分部》
👩🏫猶記得國小放學後去的安親班位於「翁子國小」附近,雖然不是就讀翁子國小,但寫完功課之後時常與三五好友到翁子國小打球嬉戲,進入校園映入眼簾的是一棵大榕樹🌳與一排的日式老校舍🏡當時就讀翁子國小的朋友喜歡說學校的鬼故事,描述著他們學校是日治時期的老學校,地下室是之前的防空洞,在那裡時常發生靈異事件💀👻這讓當時的我們嚇得不敢在日落之後還繼續待在校園,對於小時候這些童言童語和行為,想起來還會會心一笑。
👨🏻🎓大學畢業之後回到了豐原,發現翁子國小那棵百年榕樹已不復存在,也就是印在校徽上的那棵榕樹,因不敵強颱的肆虐而倒塌,現今只能從校徽上懷念幼時與朋友嬉戲的時光,而日治時期所興建的校舍雖幸運的躲過九二一大地震的摧殘倖免於難🏚,但還是面臨著屋頂木製橫梁的腐蝕、水泥瓦裸露,不時會有碎屑掉落,所幸在當時文化局長與在地人士的努力下得以修復保存。
所以翁子國小的學生非常幸運,能在課堂中體會百年建築的餘韻,憶起這座學校的歷史光景,讓人一睹日式公學校的風采。其實在清領到日治,翁子國小有許多次的改革,甚至成為臺中一中分部,接下來說說翁子國小的百年歷史吧!
📜《翁子國小歷史》
🎉提到翁子國小的歷史前要先說到「翁仔社」的教育,在前幾篇文章有提到「翁仔社」,翁子國小就是位於翁仔社的翁子里。清領時期樟腦產業的興盛,位於交通要道的翁仔社自然成為「仕紳」的聚集地,進而帶動教育的發展,翁仔社「仕紳化」的事件有二,一為張達京的後代「張萬春」於此興建「萬選居」,二為「丘逢甲」曾居住於翁仔社開堂授課,這些事件都帶領著翁仔社教育的發展。
早在日治時期前翁仔社就有「翁社學堂」的紀錄,根據日本人的記載,清末位於翁仔社的私塾共計54所,生徒達到1023人,而翁社學堂則是其中之一。
🇯🇵到了明治31年(1898)總督府頒令《臺灣公學校令》,宣布日本學生就讀小學校,臺灣學生就讀公學校,於是日治時期的豐原地區成立了「葫蘆墩公學校」(今豐原國小),為豐原第一所現代化初等教育機構。
🇯🇵大正10年(1921)因應地方的需要,頒布第二次《臺灣教育令》,於翁子設立「分離教室」,借用「翁社媽祖廟」上課(翁子國小的雛形出現),次年因學生人數的增加,葫蘆墩公學校改為「豐原公學校」,並在翁子設立「豐原公學校翁子分教場」。
🇯🇵昭和3年(1928)獨立設校為「翁子公學校」,首任校長為「野村三郎」。
🇯🇵昭和16年(1941)於臺灣發起皇民化運動,頒布第三次《臺灣教育令》,翁子公學校改稱「翁子國民學校」,由「山際茂」擔任校長,也是翁子國民學校的最後一任日本人校長。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臺中市區的教育機構開始選擇疏開校區,當時的「臺中一中」選擇了「翁子國民學校」作為疏開校區,以便戰爭時疏散學生。
🇹🇼戰後原本疏開於翁子國民學校的臺中一中學生返回市區上課,於是豐原的地方人士籌組「臺中一中翁子分部促成委員會」,直到民國44年各中學選擇在「農村」設立分部,作為戰時(國共內戰)學生疏散之用,此時「臺中一中」於翁子,「臺中女中」於潭子,「臺中二中」於太平。同年翁子國校成為「臺中一中翁子分部」。
🇹🇼直到民國57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臺中一中翁子分部與縣立豐原中學合併成為「豐原高中」,臺中一中翁子分部正式走入歷史。
🏫現今的翁子國小不僅融合了在地文化特色推行母語教育,也包含了食農教育,是現今國民小學的典範,在參訪翁仔社時也能順道一窺翁子國小新舊融合的校園特色。
📍臺中市豐原區豐勢路2段290巷3號
#豐原 #在地歷史 #翁子國小 #臺中一中分部 #日式校舍 #不能被遺忘的歷史 #豐原高中 #翁子公學校 #翁子國民學校 #用心工作室 #用心柑仔店 #green_lifenow #greenlifenow #fengyuan #taichung